GG热搜
【大唐御史谢瑶环】【完】
匿名用户
2011-07-31
次访问
晚年的武则天女皇,喜欢听天下太平的吉祥话儿,愿意听歌功颂德的奉承话儿;依赖武氏血统的子侄,重用花言巧语的谗臣,渐渐走上豪奢专断,偏听偏信的弊政统治。

  这一天风和日丽,洛阳城内牡丹盛开,金轮圣神皇帝武则天在众宫人、侍卫簇拥下到上阳宫观看新落成的百尺天枢,这是她的侄子武三思特地为她修造的,高大巍峨的铁柱铜盘上雕刻着武则天功高盖世的碑文,好不壮观,又见数万只朱雀围着楼台殿阁凑趣地婉转呜叫,周围的太监、内侍啧啧称奇,说是上天降下吉兆,大周朝的江山万世太平,金轮圣神皇帝功高盖世,武则天高兴异常。

  其实武周的天下早就不太平了。朝廷百官正在为江南民众逃离家乡聚众太湖一事忧心忡忡,议论纷纷。早年武则天一贯反对豪门贵族滥用特权,兼并土地,年老后耳目不再灵敏,处事不再果决,她的子侄近臣,尤其是武姓亲威,依仗血统特权大肆兼并土地,欺压百姓。她最宠信的侄子武三思之子武宏和宠臣来俊臣的异父兄弟蔡少炳在江南三吴地方侵占民田、民宅,霸占民女,征用民间铁器,害得百姓无地耕耘,无工具耕田,无炊具做饭,怨声载道,四外逃荒要饭,以李得才为首的一批农民聚集成伙逃往太湖谋生,江南各地方官吏的告密本章纷纷送往京都洛阳。

  朝廷百官分成两派意见,以天官尚书梁王武三思为首的一派意见是主张发兵围剿太湖叛匪,而以尚书院司籍谢瑶环为首的另一派意见是派员制止兼并土地,安抚民众回家种田。双方意见争执不下,大殿里笼罩着沉重而压抑的空气。武则天兴致勃勃地从上阳宫转回,立即召见群臣,南方闹事,她尚蒙在鼓里。

  武则天仔细看过密报,沉思半晌,首先征求御史徐有功的意见,徐有功据实奏道:“如果造反属实,自应派兵剿除。这个李得才反迹如何?是否与唐室诸王有关?还待查明。”

  御史中丞来俊臣憋不住了,他极力推崇武三思的意见,说他的亲威蔡少炳就在江南,近日得他的密报,万民啸聚太湖,若不严加剿办,必致人心浮动,不可收拾。

  一直没有说话的谢瑶环站出来,有理有据地说出自己的意见。

  “近年来,江南一带民不聊生。李得才等人无非是失地农民逃往太湖,只宜抚慰安置,销祸乱于无形,如大军南下,天下震动,反逼成他们铤而走险,酿成国家大祸。”

  当地贵族豪门兼并土地,逼得百姓颠沛流离。其实,江南乃富庶之地,百姓们都愿意安居乐业,不如陛下施恩惠,制止豪强为非作歹,实施仁政,使饥者得食,耕者有其田,方有天下太平。“谢瑶环是深得武则天信任的女宫人,自幼被武则天从民间千挑万选,选拔到宫内,用心调教,九年时间过去,能书、能文,才华盖世,对武则天忠心不贰,备受女皇器重,刚才一番有理有据的分析,见识的确胜过须眉,武则天心中有数,命令众人退朝,急宣谢瑶环上殿,委以重任:”

  你所奏各节,深合朕意,升你为右御台改名谢仲举巡按江南,所到之处,察吏民善恶,观风俗得失,查问疾苦,赈济饥民,赐你尚方宝剑一口,如有强占民田、鱼肉百姓者,虽是豪门勋戚也不宽贷。朕虑你一个人势孤力单,宫人苏鸾仙有胆有识,忠诚可靠,派她随你前往。“如此重任委托给自己,谢瑶环感激莫名,只觉则天皇帝天恩浩荡,前面就是有刀山、火海自己也要闯荡过去。然而,此行宣慰百姓,倒还容易,只是那些朝廷权贵,在苏州多有庄园,势力强大,只怕有尚方宝剑,也奈何不得这帮不法豪强。苏鸾仙劝谢瑶环不必多虑,谢瑶环来到江南,结识了壮士袁行健,对欺男霸女强抢民田的恶霸武三思之子武宏,来俊臣之弟蔡少炳严厉惩罚,将武宏拿下重责四十大板,将蔡少炳立即推出斩首示众。

  武三思儿子被打,来俊臣兄弟被杀,良田几千亩白白归还百姓,武、蔡二人咬牙切齿,对谢瑶环恨入骨髓,将诬告谢瑶环的奏折呈给武皇,武皇看了,很久没有表态,后来只淡淡说了句:”待朕思之。“不予追究。两人十分着急,催又催不得,问又问不得,奸坏的来俊臣终于想出了一个偷天换日之计,将”待朕思之“改为”代朕诛之“,两人决定即刻奔赴江南,提拿谢仲举,严刑之下,哪怕谢不招认谋反,只要有了口供,就算大功一件。
小说推荐